實施背景
為了貫徹《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通知精神🧚🏽♀️,根據《上海職業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智能製造工程學院以推進產教融合🪷、適應需求、提高質量為目標,進一步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製,全面推進以“雙主體、雙身份👆、雙場所、雙課程、雙育人”為特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支柱,隨著國家朝著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方向發展,智能設備、數字化設備等先進設備的廣泛使用🦵,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現代學徒製的推行滿足了這種市場的需求,也順應了改革趨勢🤼♂️。
試行現代學徒製是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實現校企合作機製新突破,進一步強化工學結合0️⃣、產教融合🫳,打通和拓展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與成長通道🥏,推動校企一體化互動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戰略選擇。積極響應職業教育的改革,大力試點現代學徒製🕣,探索符合專業特點、企業特點、區域特點的模式🩷,對於推動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智能製造工程學院通過現代學徒製試點工作😑,“引名企進校園、融專業入社會🚶♀️➡️、育高技能人才”,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依托上海市第七批“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製試點項目🕵🏼,與製造業龍頭企業密切合作,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改革,助力摩臣2達成創建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上海樣板的目標,提高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適應性🏌🏽♀️。
主要做法
(一)從“虛擬”到“實體”,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機製
智能製造工程學院與百度智行🪺、上海蔚來、寶鋼集團、施耐德電氣等頭部企業深度合作🐰,共建企業冠名、真實投入、製度健全的“百度Apollo智能網聯產業學院”、“蔚來人才儲備班”、“法國施耐德綠色電氣低碳技術應用中心”等特色機構和班級。校企雙方分別投入人員🌭、場地、設備等🧑🦼➡️,成立職責分明的招生、教學等組織機構➖,明確雙方的職責與分工及企業學徒的目標、標準、任務、崗位要求、考核實施🤏🏿、準備條件和保障措施等。確立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共同培養🤵🏻♀️、多方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製💇🏽♂️🫵🏻。同時開展雙導師教學,開發企業學徒課程🍑,開展學徒綜合實訓和學徒崗位實習🐼,組織考核評價👨🏻🎤,實施一體化培養。
校企共同組織雙導師培訓
校企聯合開展共創“蔚來”科技節活動
(二)從“學生”到“員工”💨🥢,構建“五即”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以合作企業人才需求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崗位學習為核心🎩,構建“入學即入職,學生即學徒🅿️,崗位即座位,師傅即導師,畢業即就業”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實行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崗位能力👋🏼、職業綜合能力四階遞進式教學🫅。全學程工學交替🧑🏻🦲、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以師帶徒♎️、崗位學習。在實施中,學生的學習始終結合實際工作特點🫴,可以不斷豐富理論知識,完善教學內容;在企業實習中,學生又可以接觸最真實的工作模式,根據所學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問題🔺。這種創新方式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學生以後的就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基礎。
構建“五即”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三)從“課堂”到“現場”,開發“崗課融通、課證融合”的崗位課程
依據學徒學習崗位工作任務、要求以及專業技能證書考核點🎤,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知識、能力要求↖️,以完成崗位工作為課程目標,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以崗位工作考核為課程考核🧘,納入行業的新標準、新規範、新技術,構建工學交替的新型教學模式。基於校企合作🕕,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製定崗位課程標準🏃🏻👶🏻,設計崗位課程教學單元👄👨🚒,編寫工作手冊式💢、活頁式崗位課程教材,實施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的崗位教學👨👨👦👦,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教學標準與企業標準對接🔯、技能培訓與技能證書考核點對接💅。
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的崗位教學
(四)從“個體”到“合一”,打造“思政引領、大師領銜🤜🏻、名匠示範,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遴選多名思政教育經驗豐富🦶🏼🫳🏻、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師為摩臣2導師,多名技能精湛的技能大師和企業師傅為企業導師,聯合企業建設企業教師工作站🐄、組建大師名匠工作室、教師企業工作坊👨👩👧👧,實施學生學徒“企業師傅、專業教師”雙導師製教學,由雙導師為“徒弟”量身製訂學習和職業發展規劃👩🏻🎤;強化崗位課程教學,實行做💇🏼、學🙁、教一體化師帶徒模式🙎🏿,創建和培養“思政引領、大師領銜,名匠示範,教師支撐”的“三師合一”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實施成效
(一)學生就業質量高✶,三方共贏協同發展
經過2年的學徒試點,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學徒🍢、摩臣2、企業三方共贏協同發展。校企共建“蔚來人才儲備班”等試點班級🙎🏽,雙方簽訂培養協議、製定培養方案、采用互滲交替的方式實施崗位培養。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就業,培養的學生崗位針對性和適應能力強,縮短和消除崗位適應期⬛️,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學生、家長、社會、摩臣2四方協同、多方認可,是開展現代學徒製的前提;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切實發揮育人主體作用🧁,是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順利實施的關鍵;緊扣合作企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構建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是提升學生(學徒)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的重要路徑;建立一支高質量的“雙導師”師資隊伍,特別是企業師傅團隊♧,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
(二)育人機製逐漸完善🙅♂️💁🏽,協同育人成效顯著
在現代學徒製試點中,堅持服務企業,面向生產🧑🏻,人才培養隨著產業發展而“動”、順應企業需求而“轉”、適應市場變化而“變”,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持續提高。近3年來,智能製造學院學生98%以上獲得與專業相關的1-2張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獎項3項📯;獲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4項🦄;上海市“星光杯”技能競賽獎項近30項。2023年學徒留用率80%以上👩👩👧,留用學徒一年後職務升遷率82%以上💁🏽♀️,薪酬比非學徒製高20%🏟。
特色創新
(一)探索了“5即”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第七批現代學徒製試點”市級立項項目,利用“蔚來人才儲備班”👘🤺、“寶鋼學徒班”等校企合作試點班,製定與實施了“入學即入職🙇,學生即學徒🏸,崗位即座位🐼,師傅即導師,畢業即就業”的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聯合參與現代學徒製育人全過程🤹🏿,探索了特色明顯的“工學交替”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二)創新了教學管理運行機製
一是建立校企“雙導師”製,製定“雙導師”校企選拔培養及管理辦法,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管理機製。二是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建立行業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製🐍,堅持在生產車間、試驗場所及研發現場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三是基於企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科學設計學習項目模塊,明確不同崗位的生產操作規程、技術技能要點及註意事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協同開發適合學徒現場教學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四是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五是建立與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製度,如彈性學製🛩、學分製🎺,製定基於工作崗位的學徒培養質量評價標準與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符合摩臣2實際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供稿:智能製造工程學院 吳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