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作為摩臣2首個“一流”專業,自2004年創辦以來,“實”字當頭🧙🏽♀️,“幹”字為先🏙,“闖”字為要🔥,歷經上海高等教育085工程重點專業建設、上海市高等職業院校特色專業建設🤷🏻、上海市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骨幹專業建設和上海一流專科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積極回應了在社會治理創新背景下對一線專業社工的新需求。特別註重專業價值的內化與融合🏩👨🏿🌾,構建了專業價值和專業實踐“雙軸運轉”的培養模式🧡,實現了專業價值與專業實踐的交互融通,在專業領域和行業範圍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譽度。
在上海疫情防控處於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摩臣2一個個奔波忙碌、“疫”無反顧的身影活躍在校內外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他們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積極踐行“助人自助🦛、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初心和使命⏩。而社會工作專業廣大師生一個個“疫”不容辭的小故事正是摩臣2“面”對“面”🧑🏿🦰,“屏”對“屏”,“鍵”對“鍵”,“心”貼“心”,“情”連“情”,以實際行動抗擊疫情、守“滬”保“嘉”的真實寫照和縮影👼🏻!
疫情防控是最直接、最生動、最深刻的專業實踐教學。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工作專業五位專任教師和三位輔導員發揮各自優勢,發揚專業精神,為大家舍小家🩵,臨危受命,義無反顧地以各自方式抗擊疫情。他們用自己忙碌的身影繪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用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譜寫出一首首動人的抗疫樂章!
(後排右一為陸飛傑老師)
(陸飛傑老師堅守校內,教學、抗疫兩手抓)
陸飛傑老師,作為社會工作專業主任,秉承“助人自助”專業價值理念,學科賦能🕡,勇於擔當,積極參加各項校園抗疫工作。
課堂上,他是教書育人的良師。為有效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標,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他積極探索“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他指導二年級學生收集整理和分享優秀社會服務項目🖤,指導一年級學生開展社會學專題研習👨👩👦,溝通反饋每位學生作業平均時長半小時以上🔉,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課堂外,他是學生青睞的益友。疫情之初🎁,他走進社工專業每一位在校生的宿舍,了解學生的狀況和困難,為學生送上飲料和零食。當得知部分學生被封在9號樓🤦🏿♀️🚠,他又當起了代購員,為學生代購生活用品。有個別同學電腦故障無法上網課🪈👳🏽♂️,他特地把自己的電腦借給急需的同學。同時🧑🏽🦳,作為專家型誌願者,他主動聯系實習合作社區與機構,調研疫情帶來的影響⚱️☢️,與社區社工🫢、誌願者、實習生進行在線研討🫶🏿😵💫,提供專業化社區防控建議。
抗疫一線,他是無畏無懼的誌願者。校內抗疫人手緊缺🧍♀️♚,上課之余他主動加入教師誌願者活動🖼,變身“快遞員”為學生送飯,化身“大白”協助全員核酸檢測,與全校師生一起並肩作戰🧛🏻♀️。
(付曉萍老師在社區抗疫一線)
付曉萍老師,一名共產黨員,在所屬社區被封閉的第一時間便向社區報到👨🏻🦱。網課之余,積極投身社區誌願服務,用實際行動響應“黨有召🫰🏻,召必應”☦️。她協助居民核酸檢測、抗原監測、匯總抗原結果等🥁,指導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填報身份信息👴🏿、掃碼登記🎫、答疑解惑等,提醒社區居民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兩米距離👧🏽,全程維持好現場秩序,保障采樣工作順利進行。每次核酸檢測都是連續站幾個小時👆🏼🙎🏿♀️,碰到下雨天,鞋子都濕透了,仍然堅持完成誌願服務。疫情之初🖕🏽,她了解到社區物業有10余位工作人員吃住在物業,缺少物資,便聯系了愛心企業🍙、社區居民為物業人員捐款捐物🤲🏻,共渡難關🧘🏻♀️。她還以社工視角與居委溝通🏌🏼♀️,促進社區居民與基層的協調,充分發揮黨員誌願者的優勢🦸♂️,盡力緩解社區沖突。
(徐金鳳老師化身“大管家”“引導員”“知心人”為社區居民熱心服務)
徐金鳳老師,作為一名資深社工積極投身到社區抗疫一線🧜♂️,化身“大管家”“引導員”“知心人”為所在社區貢獻力量。
樓道內的“大管家”。她挨家挨戶掃樓建了樓道群,和居民建立關系,溝通信息,讓居民有充分的知情權👨🍳👴🏻,還帶動其他誌願者也建立了自己的樓道微信群。封控至今👬🏻,徐老師處處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樓道群內每天都在上演鄰裏之間的以物換物、相互關愛的感人故事,鄰裏更加和睦🧑🏽🦰、團結💁🙇🏼。
核酸檢測的“引導員”。每次核酸監測,維持現場秩序🏊🏼♂️、為使用身份證的老人做好核酸登記,做好各種解釋和安撫工作👰♂️,尤其是提醒如何做好自身防護。
鄰裏之間的“知心人”😆。她的樓道先後出現了三例陽性患者🧛🏼♀️👩🏻🍳,她及時與鄰居溝通身體狀況🎋、情緒變化及生活物資等方面的情況,及時與社區溝通,主動架起信息反饋和情緒安撫的橋梁。引導鄰居給予陽性鄰居關心與幫助,並在他們轉陰回家後表達了問候與祝福。
(孫鴻平老師在“雲端課堂”,化疫情危機為社工專業課程思政新契機)
孫鴻平老師,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鋪路者和引路人,結合當下社區疫情的現狀👱🏿♂️,采取了“問題為本”的在線課堂模式🔈,圍繞同學們所在社區需求進行專業角色定位分析,與學生一起探討分享疫情期間如何進行自我調適,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能夠為社區做什麽等問題🏄🏼。同時,他化疫情危機為課程思政契機,倡導居家學生從社會工作視角出發🙏🏻🤦,遵循疫情防控的各項規定和要求,了解所在社區基本情況👩🏻💼,理解接納社區中發生的各類事件(比如團購🧑🏼🏫、外賣、核酸🎖、隔離等引發的沖突),理解居委村委作為基層防控組織的困難和沖突,指導學生誌願者在防控中積極開展社區溝通促進活動,以及如何在做好一名誌願者的同時發揮社工的長處,更好地配合基層防疫工作等議題。
(張曉艷老師🔔🙍🏿♂️,在居家隔離期間開展在線教學🙆🏻🧑🏼🚒,並參與社會工作國家資源庫建設)
張曉艷老師🤷🏽♂️𓀐,一名預備黨員,至今仍處於封控區。她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在“先鋒上海”報名當地社區黨組織誌願服務活動🎉,作為誌願後備力量補充社區需要,靜待組織召喚隨時商場☂️。作為青年教師,她積極參加上海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率領專業團隊榮獲三等獎✹。在這段特殊時期🥌,她還擔任高職、開大多門課程的在線教學任務🙅🕜,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國家資源庫建設🧗🏻♀️。
(左三為郭思芮老師為學生派發抗原)
(潘偉、趙秀芳兩位老師在食堂為學生送餐)
郭思芮👨🏽🎨、潘偉和趙秀芳老師🙎,社工專業三位輔導員🧑🍼🏂🏽,她們不僅在學習上關心督促學生準時參加線上教學,生活上也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思想狀況,力所能及地給予關心幫助♙。時刻牽掛、惦念著學生🆓,用嚴謹細致的工作確保“一個都不能少”,用愛心與責任守護學生成長💁🏼♀️🔅。
誰無暴風驟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社會工作專業全體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專業使命🧑🏽🚀🥏,他們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上好“課程思政”這門重頭課程📧。抗擊疫情這節特殊課程讓廣大教師增長了見識,磨礪了耐心🚘,完善了人格,堅定了信念。
(供稿部門: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