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學楊 教師、中共黨員
智能製造工程學院汪學楊老師,中共黨員⚰️,積極響應社區調配,化身“小藍”,主動參與社區誌願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與其他誌願者一起♟,為社區築起防控攻堅戰的“免疫墻”。
沖鋒在前。封控期間,每天他在社區巡邏♝,換人
換崗,全天守護,對聚集紮堆人員正面勸導,及時勸返出樓走動的居民🤳🏿,協助解決居民關於疫情防控的疑問以及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引導廣大居民正確解讀政策、不信謠🏋🏽♂️、不傳謠🚏🔐,科學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各項防控政策在社區內落實落細。
保障在後。他又化身“保潔員”“物資管理員”🫵🏿,將居民的生活垃圾由樓道轉運至垃圾站🤞🏿,清點、匯總🦹🏿、交接送至社區門口的快遞、藥品、菜品等生活物資,確保社區居民防疫物資的“無接觸配送”🛤。汪老師用滿腔熱情,積極架起與各級聯動溝通的“橋梁”,為社區居民物資籌備和後勤保障貢獻自己的力量。
汪學楊老師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讓自己的黨性在磨煉中熠熠生輝,發揮教師的“榜樣”力量。
張鳳鳳 學生🤲🏽、入黨積極分子
3月底,張鳳鳳同學積 極響應村支部的號召,參與到嘉定區安亭雙浦村吳勝別墅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一名疫情防控誌願者。她說🚂:“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名共青團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應該沖鋒向前🤺。”
為切斷傳播“入口”🚣🏻♀️,保護村民的生命安全,她積極上網學習防疫知識,為村民宣傳推廣🧑🚀,“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聚集”🤦🏼♀️😹。她在小區門口站崗,詳細登記來往車輛和人員,期間也又有不少村民不配合,甚至抵抗🚇,而她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勸導。
在“倒春寒”的天氣裏👩🏿💻、在太陽暴曬下,她穿著誌願者的衣服一站就是一天,沒有任何的抱怨和怨言。始終把群眾的生命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普通大學生的風采。
張鳳鳳說:“為了疫情能夠早日消除👳🏽,我願意貢獻我可以貢獻的一切力量𓀍,保護好人民群眾。同時我也會保護我自我安全。我堅信並且深信不疑,在全國人民的通力合作下👫,必將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李陽 學生黨員、退役士兵
李陽,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從軍五年,退伍返校之後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在這次抗疫攻堅戰中,身先士卒,帶領其他退伍同學,每天巡邏,防止有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在全校封鎖的情況下隨意活動,而造成不必要的隱患。作為領隊👨🍼,他先行包攬了大量的工作,再分配給隊伍中的其他成員,大家都在輪班的時候,他自己還會臨時自發地前去巡邏🤚🏻,為校內師生把好關,以至於很多時候午飯晚飯都會耽擱。正如他自己在朋友圈說的:“退伍不褪色©️,我與科院師生同在!國難之,人異稷,勿怕之,敢為先👨🏻🦯,苦切闕➡️,累切懼,報國誌🏄♀️,毅刻心,疫情現場既是軍事戰場,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邵廣強(退伍士兵)、汪洋(學生會幹部)
(邵廣強)
(汪洋)
每一次校內核酸⁉️,都有他們兩人的身影🚴🏽♂️🚴🏿♀️。烈日之下,包裹著防護服👂🏼,汗水都要從防護服裏滲透出來了,但三人依然一往無前,沒有絲毫懈怠,盡職盡責🩱。盡管課業繁重,他們在摩臣2最需要的時候沖在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守護全校師生安全,用態度書寫了青春的責任和擔當。
他們是教師🧛🏼、是學生🎿、是退伍士兵,現在他們都是誌願者,在上海大街小巷、在校園操場、在宿舍走廊,看得見的地方、看不見的地方🏥,他們都在默默奉獻著。希望全體師生都能夠尊重誌願者,理解誌願者,體諒誌願者,配合誌願者的工作,一起致敬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師生誌願者們:你們辛苦了!
(供稿部門:智能製造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