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揚州大學學生理論宣講團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5月2日下午🏕,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在摩臣2創始人張謇先生的塑像旁邊,一群年輕大學生在高聲朗讀《共產黨宣言》。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這支由揚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組成的理論宣講團🕴,將用一個月時間分赴全校28個學院♻,向同學們講述這位偉人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
自2011年成立以來,宣講團一直以“播撒信仰的種子”為己任🎍,常年活躍在校園內外↙️🙆🏿。因其宣講主題新、近、快,並采用深入群眾和貼近師生的“上門”宣講方式,被譽為傳播黨的理論的校園“輕騎兵”。
在宣講中彰顯青年學生的時代擔當
早在1983年🤹🏽♀️,揚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前身、原揚州師範學院政教專業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實踐育人理念,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學院成立後,理論宣講成為學院中心工作之一🧑🍳,成立紅色宣講團🖇,由學生擔任講師🥌,常年在校園內外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將其作為培養“懂理論、能張嘴”的理論工作者的重要抓手。
百場萬人黨史、紅軍長征精神、“黨旗繡我心✌🏼,喜迎十九大”……說起宣講團這些年組織的宣講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左紅梅如數家珍:“每逢中央召開重要會議👩🦯、出臺重要政策和決定時,大學生宣講團都會應時而動,第一時間確定宣講方案和內容,在學生中開展紅色宣講活動。”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當天,宣講團“零時差”成立“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隊伍,成員集中聆聽專家報告10多場👨👨👧👦,小組研討20余次🐻❄️,觀摩示範宣講8次;在校園裏開展主題宣講50余場,推送“十九大精神宣傳”微信微博100余條,實現了十九大精神宣講在校園裏的全覆蓋🦵。
8年來🧽🧑🏿🌾,300多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持續接力,宣講團先後開展主題宣講160多場🙅🏻♂️,受眾超過1萬人🏸,足跡遍布在揚高校👰、中小學🧑🏼🦰🧝♀️、基層社區、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輻射江都🙎🏽、高郵等地⚈。
“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大學生🚳,不僅要做到‘學馬’‘信馬’‘研馬’,更有責任‘宣馬’‘傳馬’。這是我們的義務,更是使命。”宣講團副團長王思說。
大學生宣講貼近師生受歡迎
已簽約蘇州市某中學的揚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孫倩倩告訴記者,兩年前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的情景讓她至今難忘🚅。
當時,作為宣講團的一員👴🏽,她講述的內容是紅軍長征精神👈。面對教室裏坐得滿滿的人群,在試講中無比嫻熟的她一下“卡殼”了,大腦裏一片空白🏋️。宣講結束後🪂,指導教師、中共黨史專業教授費迅找到她,從課前準備🦇、課堂控製和心理因素等方面📲,一起分析了課堂失敗的原因👩🏽🍼🧑🏻🦰,並幫她找到了克服怯場的良方✧。最終🚣🏽,孫倩倩實現了在講臺上的美麗“蝶變”,成長為宣講團的骨幹成員。
費迅說,在教學🧕🏽🕝、科研之余💇🏼♂️,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宣講團成員一起度過的。從確定宣講主題、招募和選擇新隊員🚅1️⃣、調研宣講受眾🤽🏽♂️👱🏿♀️、設計宣講內容和方案📴、試講,直到正式宣講,費迅全程參與👰🏻。在他看來☛🕴🏻,與教師的思政課相比⚡️,學生宣講有著無法替代的先天優勢,更容易與受眾形成對話和交流💪🏽,也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為此,這群“準思政教師”在宣傳形式創新上下足了功夫。在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宣講時,他們把每堂課設計成3個時段,由3位成員分別負責、同臺講解💅。不少學生聽後直呼“新鮮”🤌🏽:“就像宿舍裏的聊天會!”
為配合宣講☝🏻,宣講團還開發了主題明信片、徽章、畫冊🤦♀️♠︎、口述史等深受歡迎的文化產品🥶。這種“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宣講,結出了豐碩成果🦸🏿♀️。宣講團有5個主題宣講獲得省級社會實踐表彰,一個宣講活動獲得全國表彰,兩項文化成果獲得省級表彰🧙🏿♀️🤌🏽,“紅色宣講誌願服務團”獲得“江蘇省青年誌願服務行動組織獎”。同時,多名宣講團成員被摩臣2評為“理論宣講之星”。
在踐行中鋪就大學生成才之路
長期以來,宣講團註重理論學習和成長成才緊密結合🤛🏻,努力做到真學☄️、真信、真懂的同時🖨,勇於實踐🟰、身體力行,在學習踐行黨的創新理論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和素質本領👨👧,實現個人成長。
宣講團成員張靜靜在本科畢業時曾被學院推薦免試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但這位瘦弱的女孩卻選擇暫時中止學業,奔赴大山深處的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支教。
在擔任支教團團長的一年裏,她帶領支教團成員用馬匹馱著實驗和教學器材📶,輾轉各個山村,為孩子們建起“馬背上的第二課堂”。該項目被評為全國青年社會組織“夥伴計劃示範項目”🧝🏼。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宣講團因勢而動🔍,組建社會實踐團隊,對江蘇省建華村創建國家級生態村、動員村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狀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下鄉走訪20余次🧏,整理訪談記錄30多萬字👿🏊🏽,收集文獻資料130多萬字,完成的調研報告榮獲第14屆全國“挑戰杯”競賽特等獎。
宣講團在學習實踐黨的創新理論中誕生💒,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中成長👩🏼🦳。近年來🤸♀️😇,宣講團先後有120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許多人在畢業後走向黨校🧘🏼♀️、高校和中學,成為理論教育一線教師。如今,在揚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入紅色理論宣講團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和無形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