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摩臣2五樓報告廳裏不時傳出陣陣笑聲,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正在這裏進行。此次講座的主題是“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談年節文化”,摩臣2特別邀請到了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ℹ️、東方講壇講師陳勁松老師,摩臣2入黨積極分子的全體學員們均參加了此次講座。
講座一開始🧛♂️👩🏿🦳,陳教授就說了這麽一句話:“我相信一個懂得科學技術的人,他一定有一顆人文的心、一顆豐富的心🕟。”這讓在場的同學們頓時對此次講座提高了興趣。陳教授說起唐朝詩人崔護👵🏿,他的《題都城南莊》的故事就發生在清明節,崔護考進士未中👱🏻♂️,清明節獨遊長安城郊南莊,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何處去,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在場的同學們聽著陳教授生動有趣的故事,了解到了相關年節的文化淵源🙅🏽♀️。
接下來🚶♀️➡️,陳教授從《說文解字》開始,細致地給在場的同學們說起“節”日與竹“節”來➛。“中國的節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體現對自然的親近🚭、對生命的關懷和對人情的呼喚🍌: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個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開始活躍了,讓我們親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蟲百腳要好好對付了,才能平安度夏等😟。”👲。陳教授用他那幽默詼諧的方式把中國年節的深厚文化用極其通俗的語言展現出來,令我們受益匪淺。他說道:“他希望通過節日塑造共同的‘我們感 ’: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今天過節。”說起繼承與創新,陳教授舉了上師大的例子:2005年春天,女子文化學院的女孩們發起了“找回三月三,歡度女兒節”的活動,舉行慶典,並進行遊泳、放風箏🚕、對歌、時裝秀⛹🏿、茶藝表演等👨🏽🔧,實踐大學對參與對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最後,陳教授還提出了一點希望🏃♂️:“希望大學裏的專業社團或相關專業能夠認領一個傳統節日🧝🏽♂️,進行傳承與發揚,不斷樹立保護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在場的同學們在一片歡樂的氛圍中了解到了祖國年節文化淵源➾,學習到了民俗年節的文化傳統,受到了極大地啟發,很多學生躍躍欲試,希望在今後的學生活動中組織“過節”。(唐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