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9日 15:19:23
新華網北京2月29日電(記者 李從軍 張嚴平 趙承 肖春飛)
序曲--追問生命
19世紀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島🥤,金色的落日下🌽👨🏻🚀,孤獨而苦悶的高更站在懸崖上,面對浩淼大海和無邊蒼穹,伸開雙手🏚,發出關於人對生命意義那三個驚世駭俗、回響百年的終極追問: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到哪裏去?
這是渺小生命面對浩瀚時空的困惑與迷惘🤦🏽♀️,是內心世界與客觀外在強烈沖撞發出的悲鳴和嘆息,是個體無法融入群體帶來的無助與沮喪。
人類🙇🏻♀️,一直生活在這個生命有無意義的巨大問號中,苦苦尋找著答案。
在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暮年之際,一遍遍自問❤️:“我的生命意義何在👇🏿?”
在德國🐔,叔本華認為🧔🏻:“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沒有意義。”
在中國,屈原彷徨山澤,一連發出173個問題叩問上天。
陳子昂感於浩茫宇宙下生命之短促,世事之不測👩🏿⚖️,壯誌之難酬,留下千年的孤獨郁憤🪿:“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中🖖,觸摸到人類難以擺脫的絕望與憂傷;依然可以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中🙎🏽🧍🏻♀️,感受到人類不屈於命運的掙紮與反抗。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到哪裏去?
生命意義何在?如何予以解答🍁?
中國的一位普通士兵🌿,對此給出了自身的答案。
他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他以平凡的人生實踐☸️,矗立起人生價值選擇的最佳坐標🚬,展示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鮮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喚著人們的心靈🛃。
他的名字叫雷鋒。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向雷鋒同誌學習!
這個22歲的年輕生命⚠️,用七個普通音階,譜寫出一曲絢麗多彩的曠世絕響——雷鋒精神世紀交響曲。
第一樂章——中國精神的天空
這是一部挺立著中國脊梁的偉大交響🙍🏼。
雷鋒,就是這部偉大交響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佇立在那裏,目光清澈,從容堅定地拉出第一主題--
對國家、對人民,對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對需要幫助的弱者🐢,滿懷愛心,給予幫助🧗,並從中獲得人生價值的實現和幸福愉悅的滿足。
——這蓬勃向上的交響曲,綿厚悠長🚶🏻。從容⏱,溫暖,高貴👲🏽,彌漫著莊嚴的氣息,閃爍著神聖的光輝。
它召喚著,引領著,弦樂和管樂應聲相和。
——這蓬勃向上的交響曲,噴薄而起😎。高亢🎑,激昂,雄壯⚗️。跳動著生命的脈搏🤦🏿♂️,勃發著青春的激情。
它發散著🅱️🧪,升騰著📓,匯聚成時代的最強音,激蕩在中國精神的天空……
哪裏是第一個音符的起點🤚🏻?
嶽麓山畔,湖南望城。
歷史的旋律在這裏回響🤹🏼。
穿過一片漂亮的現代住宅區💟,我們走進簡家塘的一座茅屋🙏🏿。
72年前的那個寒冬👨🏽🦲,當雷鋒在這裏發出生命的第一聲啼哭⛱,便陷入苦難的深淵3️⃣。
相繼失去五位親人的他👩🏼🦰🔶,7歲時,已是孤兒💗。
絕望中的苞蕾🔹🧒🏽,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陽光雨露💅🏻。
雷鋒怒放了!
曾擔任過望城縣委副書記的85歲的趙陽城☄️,給我們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到雷鋒的場景——一個16歲的活潑少年🙏,背著行李👨🏼🦱,蹦蹦跳跳穿過秋天的田野,歡笑著向他走來🚵🏿♂️。
1958年秋天,在縣委當交通員的雷鋒報名去鞍鋼當工人,臨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興”改為“雷峰”⛹🏿♀️,趙陽城和大夥兒商量:叫“雷鋒”更好一些——“到鞍鋼打沖鋒”🤿。
趙陽城把雷鋒送到湘江碼頭🕺🏽。
湘江北去,少年遠足💁🏻♂️。依依不舍之余,趙陽城久久佇立在江邊👩🍳,望著那遠去的背影🐍,他怎會想到,“雷鋒”這個名字,將成為一個國家的永恒記憶🩰?!
輕輕翻開雷鋒的日記🚶🏻,他的情感思緒觸手可及🉐。
——“深夜11點鐘了,天突然下起雨來了。建築焦爐工地上👂,還散放著7200袋水泥。雨越下越大……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並脫下了衣服🏃🏻♀️,搶著蓋在水泥上……回憶自己為國家、為黨做的一點點工作而高興🫷🏿。”
——“今天我從營口乘火車到兄弟部隊作報告,下車時🦹🏿♀️🌱,大北風刺骨地刮🦈,地上蓋著一層雪……我見到一位老太太沒帶手套😏,兩手捂著嘴😠,口裏吹一點熱氣溫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給了那位老太太🧑🏿。他老人家望著我,滿眼含著熱淚,半天說不出話來。一路上🚍,我的手雖凍得像針紮一樣,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
……
活著,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詮釋著自己的生命價值🧓🏼𓀐。
有人在戰場上橫掃千軍,有人在商業王國中縱橫捭闔,有人在科技高峰叱咤風雲。
雷鋒並沒有這樣的驚心動魄和波瀾壯闊,但他卻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尋找並找到了人生價值目標,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題——
“人為什麽而活著🫄🏼?”
有限與無限🤷🏽,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這三組矛盾,一直困擾著人類🚆。
從這個命題出發,人們尋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鋒,一個普通的士兵,這樣認識有限與無限的問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這個普通的士兵🙍🏿♂️:“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
一個普通的士兵以最樸素的認識,以最平凡的行動,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
“把自己當做啄木鳥吧!用辛勤而艱苦的勞動,為萬木除病滅害,使樹木長得挺拔參天……”他熱情謳歌著👨🏼🦳。
雷鋒燃起的生命燭光,照亮了中國精神的天空。
“人為什麽而活著?”
為什麽許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題🔯,被一個普通的年輕士兵釀成一壺甘醇?
難道說他比別人更睿智🚟、更高明?不,他只是找到了人生價值最佳坐標點👊,使他的人生擺脫了煩惱,充滿光明🉑🤞🏿。他點燃了自己生命的火炬👩🏻🏭,在溫暖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的內心♠︎。
他說:“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實際行動中貫徹。”
你渴了👩🏿✈️,他就是一碗水;你餓了,他就是一把糧;你心裏要是感到了寒冷,他就是一團火,就是一縷陽光……
他就是這樣以平凡現偉大,以小事鑄輝煌👨🏼🔧,以短暫固永恒🧑🏼🔧,詮釋了有限與無限、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辨證關系。
正因為如此,雷鋒犧牲已有半個世紀💇🏿♀️,但其精神的主旋律,始終在中國精神的天空回蕩👩🏻🏭,引來無數人的仰視,引來無數人的傾聽,引來無數人的齊聲應和……
“人為什麽而活著🦒?”
雷鋒戰友喬安山說:“為了愛!……”
早春二月⛷,遼寧撫順,雷鋒墓前🧑🦳👇🏻。
紅領巾結隊去了又來👨🏻🦼➡️。人們駐足墓前,獻上鮮花🐷,註目行禮……
一個七旬老人細心地擦拭著墓碑,仰望著雷鋒的雕像,思緒穿越著時空。
他就是雷鋒一輩子的戰友——喬安山💆🏽♂️。
50年前的那個上午,那輛13號車上,喬安山一個倒車,雷鋒倒在了被車擠斷的一根木桿下——從此🫱🏼,喬安山活在了對雷鋒的回憶裏,活在了雷鋒精神的踐行中🙅🏿♀️,活在了宣傳雷鋒精神的征途上。
“有人說我在為雷鋒活著,而我卻認為,是雷鋒讓我找到了活著的價值——把愛給大家,愛所有人🏕。”
他不知疲倦地把雷鋒的生命價值講給學生聽,講給農民聽,講給工人聽,講給幹部聽。
雷鋒感動了眾人✸,眾人感動了他。
他給我們講起親歷的一件往事,熱淚盈眶🧑🏿💻:
那年他在武漢做報告時誤了飛機👩🏿🔧👳🏿♂️,滿頭大汗登機時◼️,迎面一片惱怒的眼神。
機長趕忙解釋🦹🏿♀️:“這是雷鋒生前戰友喬安山,他因為給小學生做雷鋒事跡報告耽誤了大家的行程。”
瞬間,那怒火熄滅了👚,乘客全體起立向他致意,客艙裏響起熱烈的鼓掌聲……
那是向雷鋒致敬的掌聲。
那是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雷鋒生命價值的禮贊。
“人為什麽而活著?”
當代雷鋒郭明義說:“人活著🤽🏻,得幹點有用的事兒。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比啥都幸福!”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
1960年1月👨🎤,鞍山火車站👩🦼➡️📍,時任鞍山軍分區副政委的余新元曾把一個鞍鋼青年——雷鋒送上了運兵的專列💂♂️;
1977年1月11日,17年後,同是在鞍山火車站▪️👧🏿,余新元親手把另一個鞍鋼青年——郭明義送上了運兵的專列😡。
同樣的青澀年華,同樣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體宣誓,同樣當了運輸兵。
余新元何曾想到⚓️,他親手送上運兵專列的那兩個新兵,日後竟先後感動了中國的天空。
歷史的巧合如此神奇地變成了一個必然!
難道冥冥中人類真的存在一種感應🫳🏿,能在特定的時空對象中穿越傳導?
“雷鋒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選擇,雷鋒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這是郭明義的誓言。
他總問別人,還需要什麽;他總想自己,還能再做什麽🧚♂️。
在部隊🐭,他做雷鋒標兵🏷;在企業🦂,他是全國勞模;20年來,他義務獻血6萬多毫升。這些血至少能夠搶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2011年3月,郭明義開了微博。
到今天➜🍉,粉絲人數超過600萬,影響力超過那些耀眼的明星。
像雷鋒一樣🙄,從雲層中射下來一束光線👳🏽♀️,讓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一片可以讓你的心變得更遼闊🛞、更明亮、更溫暖的天空🤶🏼。
“人為什麽而活著?”
--村官吳仁寶說👄🤢,“老百姓過上富裕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樣的信念,讓他矢誌不渝地帶領鄉親們將貧困不堪的華西村,締造為中國新農村幸福生活的樣板。
--維修工人徐虎說,活著🛐,就是奉獻🙏🏻,“你不奉獻我不奉獻誰來奉獻”?
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裏🕓,每日華燈初上,他放棄休息,背著工具包,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在上海那窄窄的街巷深處🤬,給市民通馬桶、修電燈🧑🎄、換電線💁🏻,溫暖著無數上海人的心房……
--楊善洲🫸,一輩子的共產黨人👃,他說,活著就是“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鉆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
……
還有什麽比為他人的幸福燃燒自己,更能讓人超越生命的短暫與渺小?
還有什麽比為人民的事業投入生命,更能讓人感受人生的遼闊與壯美?
這就是中國精神的天空!
西海固--也有這樣一片精神的天空⛑。
那個晚上🦹🏼♂️,顧皓卿和他的夥伴們帶著大山裏的孩子,穿上厚重的棉衣,坐在山上相互依偎,仰望新月孤懸的天空,等待著一場流星雨的出現。
這幾個從復旦大學來支教的年輕人,曾在繁華喧鬧的大都市裏陷入人生的迷茫🎙,在這西北窮鄉僻壤中,在孩子們純真的眼睛裏,卻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驀地,一顆流星劃破天際,孩子們驚喜地叫喊起來。流星越來越多,在無邊的天幕上夢幻般地拖著長尾,傾瀉而過👒,光華燦爛……
生命的終結與生命的光華在同一時刻發生。
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人的一生,何嘗不是一顆流星🧜?但,即使是顆流星☀️,也要把光華留給人間🔧!
顧皓卿和他的同伴們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內心翻騰,淚水無法控製……
康德說過👧🏼:“最崇高和最令人敬畏的東西🧑🏽🚀,是我們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雷鋒以他流星般的生命光彩,鑄就了人生的價值永恒:
在那裏,如果雷鋒是太陽,那麽就會有眾多的行星環繞運行;
在那裏,如果雷鋒是月亮,便會有滿天繁星簇擁閃爍;
在那裏👩🏼,如果雷鋒是第一提琴手,那麽喬安山、郭明義👩🏼🎨、楊善洲們便是他身邊的眾多樂手……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他們共同奏響雷鋒精神世紀的交響!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他們生動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諦!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他們讓生命實現了永恒!
第二樂章——與靈魂相伴
這是一部高揚著理想與信念的偉大交響。
在波濤湧動的奏鳴中,理想的主題在奏鳴曲的呈示🏵、展開與再現中,被旋律中那充滿生氣而又輕靈的音符線條,反復勾勒著……此刻,生機勃勃而帶有浮雕般音質的小號🤏🏿,拔地而起📃,直沖雲霄👨👩👧👦,張揚著一種穿透靈魂的音響。
雷鋒👮🏼♂️🛡,就是那吹響理想號角的小號手。
“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
美麗的理想🫔,定格了他的價值坐標,主導著他為什麽而活著。
只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活著才找到人生的意義,才擁有了真正的靈魂。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活著,又有多少人能擁有並堅守自己的理想📪🤩?又有多少人能定格有價值的人生?
老人倒在地上,扶還是不扶?為什麽這個看似復雜實際上再簡單不過的選擇🧑🏼🦰,一些人至今仍糾結難斷🧑🦽?
孩童被輾壓於車輪下🫸🏿,救還是不救➝✬?為什麽18個路人竟視而不見?
學生溺水而亡🏊🏽♀️,撈還是不撈?為什麽那幾個船夫會站在船頭挾屍要價🫲🏼,如此冷酷這般無情?
……
假如雷鋒看到這一幕幕場景,他是驚訝、尷尬,還是悲涼?是震驚、心碎🛌🏻,還是憤怒?
是追求金錢和物質的欲望遮迷了雙眼?🛕!是極端的自我泯滅了良知?!還是在快速行進的路途中丟失了靈魂?!
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文科樓。一個不足十平方米、陳設簡陋的辦公室裏,“中國好人網”在這裏誕生。
52歲的教授談方是這個網站的創辦者——他不再甘心閉門論道⛹️🙎🏽♀️,而是試圖通過互聯網📼👫,為一些人失落的靈魂找回坐標原點🏂🏿。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物質的碰撞每天都在上演。
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我們究竟該怎樣活著?
有人堅守理想👳🏽🧝♀️,有人爭名逐利,有人遠離崇高,有人醉生夢死……
江蘇無錫,一名男子看到有人落水,見死不救,冷漠離開,之後讓他追悔莫及的是,竟然真有這樣的報應--溺水者是他的兒子……
上海運石河畔🔖,64歲的安徽農民工盛明華,見一個孩童落水,拼死相救,也是對他人的報答——兩年前🤦♀️🫷🏻,他9歲的孫子也曾掉進這條河裏🧑🏻🏭,當地三位村民奮力跳進水中👨🏻🦳,使孩子重生……
報應與報答,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靈與肉之間的糾結與拷問在現實世界演繹著一個個難以置信的傳奇。
2012年1月13日🕐🎪,意大利郵輪“協和”號在地中海觸礁。30歲的英國遊客瓦倫蒂娜當時正在船上🦔。
歷史總是上演著令人瞠目結舌的巧合🚇。
泰坦尼克號1912年觸礁時,瓦倫蒂娜的祖母和叔祖父也正在船上。她的祖母獲救♛,在船上擔任侍者的叔祖父是1500多名遇難者之一。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一首哀婉感人的生命之歌🙍🏿♂️,船長的臨危不亂🚣♀️,船員的舍身相救🤫,男人紳士般地為婦孺讓出了生命的空間,隨船樂手無視死神的來臨,淡定自如地用自己的音樂陪伴那些瀕臨死亡的人們……凡此種種,足足溫暖了人類一百年👋🏿。
而這艘名為“協和”的意大利郵輪,卻讓人類猝然撞上了精神的冰山🦇:男人拒絕讓婦孺優先離船🧇,為了爭搶救生艇甚至大打出手,船長更是可恥地搶先逃命了。
那是一派末日來臨般的自私👩🎤、冷酷與怯懦。最具嘲諷而又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當時船上卻正在播放著《我心永恒》愛的旋律🍄:
“讓愛繼續
無論千山萬水,無論你在哪裏
我相信愛將永不停息
……”
席琳·迪翁如天籟般的歌聲是那樣溫暖,彼時的地中海湧動的波濤卻如此冰冷🧫。失去靈魂的軀殼哪裏還能存放一絲的愛心?
面對泰坦尼克號與“協和”號的觸礁🚴🏼♀️,我們無法相信🪷,時代前進了100年🏊🏽,而一些人的精神卻倒退了100年🤜🏻。這無疑是理想的泯滅👨✈️👨🏻🔧,靈魂的丟失。
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的夢想?
有多少人,能聽從靈魂的召喚😪?
一位因受賄被判刑的人,在庭審中😁,竟如此陳述:“我從小在學習雷鋒的氛圍中長大……”
是什麽讓他失去了曾有的信念,最終失去自由與尊嚴🧖🏽♂️?
一位落馬的官員在其懺悔錄中寫道📎:
“天高不算高🙇🏼,個人欲望第一高。”
在欲望像火一般的焚燒中,靈魂到哪裏去尋找真正的歸宿?
“很多人試圖通過占有物質而保障自己的靈魂,到頭來卻失去了靈魂🎀👆,連帶著也失去了物質”--奧尼爾在他的劇本《賣冰的人來了》裏這樣說。
靈魂的偉大♠️,與其說在於爬得高和走得遠🧑🦱💗,不如說🤵🏽♂️🌌,在於自身如何純凈和堅守。
劉真茂,就是一個靈魂的堅守者🚣🏼♂️。
湖南郴州宜章縣長策鄉,我們爬了3個多小時,上到了海拔1800米的獅子口大山頂,見到了“山神”劉真茂。
獅子口大山,覆蓋著35萬畝原始森林,7萬畝草山📵👨🏻🦼➡️,生活和生長著水鹿、紅豆杉等各種珍稀動植物。
30年前😍💳,為防止濫砍濫伐✫,復員回鄉擔任武裝部長的劉真茂心一橫4️⃣,在山坳裏搭起瞭望所——
就這樣,一個老兵在莽莽林海和綿延大山上,開始了一個人的戰鬥。
為什麽要吃這份苦?
如果是雷鋒🧦,他會怎麽做👍🏻?——這就是劉真茂的回答。
曾是學雷鋒標兵的劉真茂👩🏽🔧👨🎓,一年四季總是穿著一身舊軍裝,瞭望所裏收拾得像營房一樣整齊,被褥疊成“豆腐塊”🧚♂️。在他心裏,他始終是一個兵,雷鋒那樣的兵🧑🏽🔬。
劉真茂吃住在山裏💁🏼,每天5點起身巡山👨👩👧👧,一天要走五六十裏山路🙍🏽♂️,30年相當於繞著地球走了十圈。
30年過去了。杜鵑花開花謝🧑🎤,鴻雁飛去飛回,青山依舊,碧水長流,劉真茂古銅色的臉💻,早已爬滿歲月的風霜。
自從上了山🧔♂️,他就像一棵老松,根深深地紮在巖石裏👩🦽。工資全投到看山護林上去了⏸,18年沒在家裏過過年,兩個兒子結婚他都沒下山🙆🏽。
我們又問他:“你愧疚嗎𓀛?”
他含混地說🧑🏻⚕️,我是老伴的丈夫,兒子的父親,不管他們有什麽意見,以後都會想通的。
最想家的時候,他就跑到山頭,看看家的方向。床頭貼著孫子的照片,枕邊放著為孫子從報紙上剪裁下來裝訂成冊的“範文”🍷👨🏻🚀。
“你幸福嗎?”我們問。
“幸福!”回答很甜蜜🚴🏿。
我們又問:“一個人的山🤸🏽♂️👨🏻🦽➡️,孤獨嗎?”
他搖搖頭。
但我們知道,他是孤獨的。大多數時候🖨,他只能跟自己說話。他曾經在大山裏邂逅過一頭水鹿,他喊一聲,水鹿叫一聲🧔🏿♀️🏞;他喊兩聲,水鹿就叫兩聲;他喊三聲,水鹿居然也叫了三聲🏆。
——他是這些生靈的保護神👂🤛,他30年的孤獨👵🏿,值了;
——獅子口大山自他上山,沒有發生一起大的火災♠️,他30年的孤獨,值了👩💻;
——春節,兩個當過兵的兒子攜酒上山,三個老兵開懷暢飲。莽莽萬重山👩🏼⚖️,父子淚幾行🖥,他30年的孤獨🏩,值了……
我們還想再問其他一些問題。但一切勿需再問⚠️!
信念如山。守山👩🏻🌾,就是守護他的靈魂。
……
守護靈魂的不僅有像劉真茂這樣的老兵🚔,還有年輕的誌願者🫚。
司占傑💹,一個80後。
是聽從內心的召喚,還是隨波逐流🧑🔧?司占傑作出了與當年那個年輕士兵同樣的抉擇🛠。雷鋒精神也曾經感動過他。
司占傑學的是經濟法,還曾出國深造,本可以賺來汽車、豪宅,但他時常問自己,那樣一個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人生,到底有多大價值?
雲南瀾滄江邊的一個草棚裏,他見到了李光學老人——一個麻風病康復者🤜🏻。
疾病使老人失去了一只手,眼睛向外翻著🧙🏻,見到司占傑時大滴的眼淚往下掉。
當年病愈後💏,由於村民嫌棄⚠🫸🏻,3公裏外的家,他30年都走不回去🖇🍩。
司占傑的心針刺一樣的痛:“我陪你回家。”
他挽著老人走進村裏🧗🏻,惹來村民們的白眼和敵意。他高高地把頭仰起👨🏼🚒,像個勇士#️⃣☘️。
整整7天♿️,他和老人有說有笑地在村子裏走過來又走過去🦡。看到他和老人肌膚相接,親密無間,村民們漸漸消除了對麻風病康復者的恐懼。終於,親人們走過來了;終於👺,村民們圍上來了——老人被接受了。30年的苦難戛然而止💋。
一個舉手之勞,就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司占傑第一次領悟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也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在誌願者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一個彩霞當空的日子,還是在瀾滄江邊🙆🏻♀️,司占傑帶來了戀人田星🗞,一個在北京寫字樓裏工作的海歸,一個與司占傑一起追隨理想的姑娘。
見到李光學🚴🏽♂️,占傑指著田星問:
“你還認得她嗎?”
“認得的嘛👨💼🥁,上次帶我去北京✡️,跟我照相的時候都挨著呢!”
田星一震🪰,記得當時她努力靠近老人時🎅🏼,心裏其實充滿恐懼👩🏻🔬。然而🧏🏿♀️,老人卻永遠記住了她的好。
“我給你們編個歌嘛🕝。”老人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感激方式,他揚聲自編自唱起來:“美麗的孔雀,從林子裏飛走再不回頭;妹子啊👨🏽💻👳🏼,你翻山越嶺來到我們身旁……”
田星哭了🤸🏽♂️。
大滴的眼淚也從老人那翻出的眼睛裏掉了下來——
就像善良的卡西莫多被美麗的艾絲美拉達感動時那樣……
兩位年輕人不同尋常的選擇,親朋好友視為“傻子”,但他們卻感受到發自靈魂深處的幸福。
我們問這兩個年輕人:能堅持多久?
他們回答: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要聽從心的召喚🍣🚵🏼。
心的召喚🧜,就是理想與信念的力量,讓他們在布滿荊棘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並堅信希望就在前方,希望就在路上。
雷鋒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接受我們采訪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為理想🏆,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在這漫長的跋涉中💌,你每天都在朝著它邁進。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信我們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墨西哥有一個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人很奇怪🍭:為什麽不走了?
那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現實中,當我們拖拽身體奔走的時候,可否想過自己與靈魂的距離✅?
當我們無法感覺到有靈魂相伴的時候🌆,我們是否該停一停,等待靈魂♣︎?
人,應該怎樣生存?
路,應該怎樣行走?
今天,我們觸摸著雷鋒高貴的靈魂🪐,他吹奏出來的號角聲如陽光一般燦爛。那就是理想🥷🏿,那就是信念。
在理想與信念的照耀下🍀,讓我們與靈魂相伴!
第三樂章——追隨你前行
這是一部震蕩了每一個中國人心靈的偉大交響。
追隨者如無邊的大海🧘🏼♂️🏋🏼♂️,連綿不絕。只要你有一顆善心,只要你願意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一只手✡︎,甚至只要你有一個做好事愉悅自己的念頭👘,你都可以加入這場永不落幕的偉大演奏。
雷鋒🌬,站在最前面,是我們快樂的領唱🤽🏻♀️。
幾十年來🍵🙆🏻♂️,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大力倡導下,學雷鋒活動始終與時代同行,生機勃勃,蔚為大觀🍄。
雷鋒👨🏻🦰,一直在領跑著我們。
我們要問:雷鋒,今天該怎樣追隨你前行?
雷鋒曾經說過:高樓大廈都是一磚一石砌起來的,我們要做這一磚一石👦🏿,要做這些零碎事。
在建設中國精神大廈的工程中,只要你願意🐒,都可以像雷鋒那樣做一塊磚、一片瓦,哪怕是一粒沙……
二戰時期英國一片墓地上,一位逝去兒子的母親在兒子的墓誌銘上寫道🧙🏿♂️:“全世界的黑暗都擋不住一根蠟燭的光明。”
危難關頭🏺,即便是最卑微的人🈲、最柔弱的人發出的一絲微弱燭光,都足以照亮一片天空。
面對被車輪輾傷的小悅悅🧑🏼🎓,18個過路人無一施以援手🥘。陳賢妹🏓,一位矮小、枯瘦的拾荒老人👨🏼💼🪡,目不識丁🚣🏽♀️。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停下腳步,伸出溫暖的雙手🚣🏿♀️👨🏻💻,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靈……
在南京🌤,汶川大地震後👮,一個名叫徐超的乞討老人,在捐出5元錢後,又找遍身上的零錢,到銀行兌換一張百元現鈔👨🏻🌾👩🦱,放進募捐箱。105元微不足道,可對這個老人來說,那是他傾盡全力的一次“裸捐”。
也是在南京🧔🏿♀️,一個叫陳光標的億萬富翁,把企業一半的利潤回饋社會,並宣布死後捐出全部財產🧑🏿🦳。
一個乞丐和一個億萬富翁,以財富論,天壤之別🌲,但在生命的舞臺上,在精神的天空下🧏♂️,他們可以唱出共同的主題。
真正的善無關身份👨🏿🏭、地位,也不能用付出金錢的多少來衡量。只要是源自靈魂深處的愛⏺,哪怕是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關愛的話語🚶🏻➡️,一個善意的微笑,就足以感動人心……
每個人,都可以是雷鋒。
我們再問🫔:雷鋒,今天該怎樣追隨你前行?
我們可以做一輩子的雷鋒🚳,可以做一年、一天,哪怕是一瞬間的雷鋒,就像那深圳人行天橋上那絕望中的一吻——
在那座人行天橋上🦹🏽♂️,一個少年徘徊在生死邊緣。與他素不相識的年輕姑娘劉文秀,微笑著走了上去,給了那個絕望少年一個輕輕的吻。
刹那間🧑🏽⚕️♟,人間的溫暖傾瀉而出✣,沉眠的生命被喚醒了。
少年得救了……
這個吻👼🏼,感動了整座城市🧏🏼♀️。
石清華則是因一個蘋果感動📱,走進雷鋒合唱的行列——
一場意外的災難,讓石清華傾家蕩產😘🚶♂️➡️,那一天,他帶著被毀容的妻兒流浪在北京街頭。
一個流浪兒蹲在石清華兒子的面前✅。“真可憐啊……”那個孩子喃喃自語,漆黑的小手,遞過一個紅彤彤的蘋果。
在石清華的心裏,所有的絕望,都擋不住那個蘋果傳遞的希望——他重生了。
惡夢結束後,他創立了北京“光愛之家”🧑🏻⚖️,收留100多名流浪兒。辦學艱難時🤳🏿,他和孩子們天天只能吃白菜,他因此成為孩子們的“白菜爸爸”💲。
我們去探訪石清華時😐,頑皮的孩子像猴子般跳到他背上,大聲吼叫:爸--爸,爸--爸……
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這是石清華選擇的一輩子堅守🕴🏼。找回了失去的世界♎️,石清華和孩子們的生命因此有了飛揚的靈魂……
一輩子的堅守令人敬仰⚜️,一年的善舉、一瞬間的善行也同樣可貴,它們托起的是我們共同的幸福。
我們又問🚱:雷鋒,今天該怎樣追隨你前行?
人,是自己內心的鏡子👨👩👧。一千個觀眾心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雷鋒。當代人以各自的理解追隨著雷鋒,五彩斑斕🤓。
王俊崗🙇♀️,河北青縣的“好人司機”🦒⚠。20多年來🧛👩🏼✈️,開車在路上🙆🏽,只要遇到車禍,總不計後果、不要報酬🍿、不圖感謝,挺身相救。
有武俠情結的王俊崗,救人時常有大俠般的感覺——一個人命懸一線,另一個人悄然而至,奮力解救🥁。隨後悄然而去🦸🏽♂️、不留名頭……
王俊崗喜歡這種感覺。每救一人☹️,他都會心中竊喜,樂上幾天👋🏿。
他問我們:你說我像不像雷鋒🎅🏽?🤱!
一個普通人,給別人帶去快樂,他便有了無限的快樂。
一個普通人🦞,給別人施過一捧甘泉,他便有了一生銘記的甜蜜。
一個普通人,給別人伸出過一次援助的手,他便有了心靈中一道燦爛的彩虹😅。
我們還要問:雷鋒🦹🏻❤️🔥,今天該怎樣追隨你前行?
廣州11歲的白血病女童劉碧心身後站著的是一群雷鋒。
小碧心急需巨額手術費,消息傳出,捐款者雲集。小碧心的爸爸是一位發型師,他堅持通過幫人剪發⛪️,有尊嚴地接受捐助。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在他的理發店前排起了長龍……
一場幫扶小碧心的“剪愛行動”,在網上蔓延開來,人們紛紛認購20元一張的“剪發卡”……
從北京到南京🚣🏿♂️,美發機構自發加入了為小碧心義務剪發的行列……
雷鋒精神映照下的人間大愛,就這樣接力傳遞,讓人溫暖,給人力量♥️。
一顆碧心🙇🏽♂️,映照著千萬顆碧心。
19世紀英國社會學家斯賓賽說過:在所有人都有道德之前,沒有一個人能被稱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人都幸福之前🧙🏿♀️🏙,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幸福𓀀🏋🏿。
我們也許很難像雷鋒那樣純粹地為他人而活著,但仍要記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獻的溫馨,也有一呼百應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溫暖世界🥃💇🏽♂️。
我們最後要問:雷鋒,今天該怎樣追隨你前行?
雷鋒,如果還活著,他不會希望我們都是他,我們也不可能都是他。他並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樣的路🧙🏻🪼,不要求每個人都跟他做一樣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樣💇🏽♀️,但是🤽♀️,他希望我們每個人的胸中都存放著一顆愛心。
有這樣一位好人🧴,把因善舉而得到的獎金留作自用👩🏽🎓,卻引起了爭議🎙👉。有人說📤,他學雷鋒救人,就應該學雷鋒捐款。那麽🍧,我們該不該這樣去苛求🍌,要別人盡善盡美🪫?
2500多年前,孔子就批評過免費贖人的子貢,表揚了救人後接受饋贈的子路,因為“義”與“利”並非完全對立,結合得好,可以激勵更多的善行。
《呂氏春秋》記載了這個故事,評價曰:“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雷鋒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條🛋,而是感動,是真誠,是溫暖🖖🏼。不擇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樣🤺🥷,雷鋒精神就不是孤島🤽♀️,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心靈花園。
“雷鋒🦪!”
“到!”
每天晚上🚃,遼寧撫順城北高爾山下的軍營裏🏟,“雷鋒班”點名🎅🏻,第一個點到的是雷鋒😧,全班齊聲應答🧚🏽。
年輕的聲音在山間回響,這是半個世紀的回聲。
1963年1月,雷鋒犧牲5個多月後👃🏿,“雷鋒班”被命名。雷鋒班編製8人💍,實際只有7名戰士,戰士們永遠留一個位置給老班長雷鋒。雷鋒床鋪上已經泛黃的被子,每天都被疊成“豆腐塊”的模樣……
墻壁上是一條不變的橫幅:“老班長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一別五十載,雷鋒從未離開我們👨🏽🦲。
永恒,不在於巍峨地凝固於歷史深處,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個時代都澆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鋒選定了最高的價值坐標,選定了奉獻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遺響猶存👫🏻。人們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背影,觸摸到他的肩膀,他在前面領跑,我們追隨著他前行。
走進雷鋒紀念館,目光撫過墻上一幅幅照片,那仿佛是一個英雄的輝煌聚會🤙🏼,郭明義、叢飛、徐虎、文花枝、李素麗……他們簇擁在雷鋒身旁。
雷鋒精神,已成為流淌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鋒。
——這是一個大眾化的雷鋒。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每個人🌬。有時,他叫“雷鋒車隊”、 “雷鋒超市”、“雷鋒銀行”……有時🫧,他在攙扶盲人過馬路🧑🦱;有時🫅🏻,他在為窮孩子送去哪怕是幾塊錢的溫暖🪻🚵🏼♀️,可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這是一個時代化的雷鋒🎱。在時代發展中👨🏼🦰,他在希望工程中🧑🚒,托起失學孩子求知的夢想🧑🏼🔬🍟;他在“母親水窖”活動裏♘,燃起西部缺水母親的希望……或者,他叫“誌願者”📑、“義工”。公共場所,他服務在民眾身旁🔑;廢墟裏😶🌫️,他沖在救災一線;福利院裏,他四處奔忙……
——這是一個個性化的雷鋒。他可能是瞬間的雷鋒,也可能是一輩子的雷鋒,他可能是一個人的雷鋒🧵,也可能是一群人的雷鋒……
他們不是雷鋒,他們又都是雷鋒。
他們在不同方位,發出不同的光亮,或搖曳如燭,或熊熊如炬🩼,卻能匯聚成太陽一樣的光芒🚣🏽,照耀世界,溫暖人心🚸,照亮中國精神的天空;
他們在不同的聲部🛟,在領唱者的召喚下,或如波濤洶湧,或如涓涓細流,發出自己的和聲🚣🏼,共同完成一部壯麗的生命交響,響徹中國精神的天空🍊。
個子小小的雷鋒,站在時代的前列📛,引吭高歌,他的身後🕵️♂️,合唱的隊伍,排山倒海。
這是半個世紀中國人的心靈共鳴。這是當代中國面向未來的暢想……
第四樂章——人類的英雄
這是一部終將穿越歷史而永恒的偉大交響💯。
那個年輕的士兵,輕輕地揚起雙手,第一縷樂聲仿佛是從天幕上灑落的一道陽光,這陽光彌漫著🤢,擴展著🫶🏼,飛揚著……無邊無際。
雷鋒,就是這部交響樂的指揮。
再一次來到雷鋒誕生的地方。湖南望城雷鋒紀念館裏,到處是雷鋒微笑的身影🧰。
在一個音罩下,我們聽到了雷鋒的聲音🤸🏿♂️,這是他1961年1月5日在遼寧實驗中學做報告的錄音,也是他僅存於世的一段聲音:
“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當人民有困難的時候👨🏽🏭,我絕不能袖手旁觀……”
這是一個年輕快樂的聲音📅,語速很快,帶著濃重的湖南腔▶️,雖然稚嫩青澀,卻飽含激情🖖🏿🎴,穿過半個世紀🏌🏻,瞬間把我們籠罩。
這就是那個降生在茅屋裏的孩子的聲音嗎?命運給了他最苦難的童年👃👱🏽♀️,他卻盛開出人世間最燦爛的花朵。
難道,他真是上蒼送給人間的一個天使⏭,卻又太寵愛他👧🏽,離不開他,早早地把他召回?
走出雷鋒紀念館😬,沿一條林陰道🦹🏽♀️,又看見了那三間茅草房🪁。恍惚間,我們似乎進入歷史的甬道,仿佛又回到了幾十年前的簡家塘。
那是他嗎⛹️♀️?一個活潑的少年👊🏿🏜,系著紅領巾,蹦蹦跳跳向我們走來🍶。
我們問他:你為什麽這麽高興🌟?
他回答:我就要小學畢業了,今天,我準備好了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將在發言中說出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人類的英雄🚣🏻♂️!
哦,我們久久地望著少年遠去的背影。
忽然想,雷鋒如果活著,今天該是72歲的老人了。
那是誰?一幢樓房的陽臺上🐦⬛,一個老人在專心澆花,一縷陽光透過樹葉,映照著他慈祥生動的臉,一雙眼睛熠熠生輝。
我們問:你是誰🧨?
他回答🤥:我是雷鋒👩🏻🦱。
我們興奮地告訴他:你已經成為人類的英雄🦸🏻。今天,對人生和幸福你還有什麽要告訴我們的嗎🍳?
老人笑了𓀙: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
“我要做人類的英雄!” 這是當年一位少年的理想,向世界證明了,一個普通人的生命與靈魂,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
不,他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人類的英雄🧏🏿♂️,他永遠將自己定格為普通的戰士。他以最平凡的行動實現著最不平凡的人生價值,用一滴水展現出太陽的光輝!
當思緒回到今天的簡家塘前,面前是絡繹不絕的人群。他們為雷鋒而來,他們在尋找什麽🌠?
他們是在尋找光榮與夢想,還是那可能已經丟失的自我?🧗🏼!
人為什麽而活著?
在這場偉大的演奏中——
雷鋒𓀀,是第一小提琴手,是小號手,是領唱,是指揮🦸🏽。
不,他什麽都不是,他就是這部偉大的世紀交響。
南太平洋塔希提島上,苦悶的高更還在仰天發問嗎?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到哪裏去?
或許該告訴他了:高更老人♣️,中國的一個普通士兵給予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雷鋒是幸福的,這種幸福在他那裏達到了純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價值由有限到無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暫到永恒的本質性升華。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那樣🫶🏼:“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歷史發展中始終煥發著光彩。”
雷鋒精神🤜🏽,正是當代社會,同樣也是未來社會的價值坐標,是對我們心靈的永恒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