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氣質》是指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由新華社精心打造的微電影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2016年6月20日上午9時50分陸續在各類新媒體終端和戶外大屏發布。
作為獻給黨95歲生日的禮物,該片以9分5秒時長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微電影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法,通過歷史照片講述與三維特效結合,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來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走過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信仰與追求、責任與擔當、氣質與情懷🕺🏽,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題🩷🐦⬛。
獨家的圖片素材全部來自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一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一組群像,打開一部史冊🤾🏻♂️。李大釗、瞿秋白📲👩🏭、方誌敏、趙一曼、楊靖宇🧑🏻🏫、左權、彭雪楓、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吳吉昌……不同時期的共產黨人一個個從歷史深處走來👨🏿💻,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氣質”。
瞿秋白👨🔧,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國際歌》的第一個漢語譯者,當年就是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從容走向刑場。瞿獨伊,瞿秋白唯一的女兒,也是新華社駐莫斯科首任記者🪈,今年95歲,與中國共產黨同齡。鏡頭中的老人,翻閱家庭相冊,講述父輩們的無私無畏,並用俄語再次唱起父親翻譯的《國際歌》。
91歲的新華社原總編輯馮健是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作者之一。50多年前,這篇名作讓焦裕祿的事跡感動全國。馮健說:“他心裏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日夜操勞的焦裕祿,至死未與家人照過一張合影🧫。片中,借助特效👩👧👧,他終於和家人“合影”了一張“全家福”。
影片中👨🏿🦰,故去的共產黨人跨越時空,與同誌“相聚”✋🏻,與家人“重逢”;3D還原的歷史瞬間,人物和場景“動”了起來🙅🏼♂️,照片背後的故事也“活”了起來。新媒體理念和技術製造的特效👧🏽,讓人們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