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廢而不殘,然而有些人是“殘”而不“廢”。在今年3月5日的學雷鋒日🕶,我們“啟航”社會工作協會借由著這股東風,以“弘揚雷鋒精神”為契機🦹♀️,開展了“關愛殘疾人”誌願者活動💋。
當天下午1點左右,到達了徐行鎮陽光家園。見到智障學員們時🥚,他們滿懷熱情及期待👳,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了大學生誌願者們的到來🚧,進行了“念”一首詩,學一份“心”、貼鼻子👴🏿、投球等活動。活動中🫚,學員們積極地參與和在誌願者們的引導下,逐漸進入了松弛性社交的氛圍,較好地營造了活躍的氣氛👅。部分內向學員也因此被帶動,提高了學員們的參與度,這也許就是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念”一首詩💅,學一份“心”的活動中👩🏫,發現學員們擁有一顆認真,不怕被人恥笑的心。他們並不因自身的殘障而有自卑感,甚至有部分學員由內而外的散發出自信,敢於一個人大聲地朗誦🧑🏿🎤,在在場的所有人面前展現自我。哪怕念錯🪩,吐字不清晰,還是會願意繼續念下去🚾,直到能念對👩🏼🔬,甚至還會有學員偷偷地在臺下準備起來🏊🏽♂️。
很多時候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努力一定沒有結果,而我們的智障學員,念的其實不是一首詩🙆🏽♀️,而是一份心,一份明知念的不夠好,但卻依舊敢念出來的決心。
到了“你扔🍒,我接”投球環節時🤽🏼,學員們的活躍性和興趣完全被激發了。在誌願者們細心,耐心的解說及指揮下🚁🥛,學員們也明白了遊戲規則,在遊戲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員們雷鋒的“釘子”精神,如果有一球沒投進,就會要求重新再投,又沒進🎢,再投🚴🏼♀️🩳,這種一而再再而三,堅持不懈的毅力也許在健全的人身上也未必存在𓀜。
終於明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這句話的涵義🧑🏼💻,如果沒有真實地去接觸這群殘障人士🏄🏻♀️,或許你對他們的定位只能停留在“傻子”這樣膚淺世俗的詞,為他們的言行貼上負面的標簽。而當你融入他們,敞開心扉的接納他們時🧑🏼🦲,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固然簡單卻蘊涵著不同的含義。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弱勢群體被人們所忽視,在背後默默承受著別人異樣的眼神和不同的人的指指點點,不要以為他們不喊痛,就代表他們不痛,不要以為他們不會說就代表他們什麽都不想說✷。就讓我們多一份關愛,少一點歧視吧👏🏼!
在整個活動中,即弘揚了雷鋒精神💂🏽♀️,為人民服務🙍🏿♀️,也在殘障學員的身上看到了雷鋒的“釘子”精神,小身材大力量。雖然他們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殘障🥮,但他們就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平凡的小事中幹出不平凡的成果。
作者:錢旖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