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廣
人類社會歷來重視人的素質的培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對學生素質培養的內容、重點、方式有所不同🌍。我國的教育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
任何時期👆🏼、任何國家,各級摩臣2都有德育🕘👨🏻🦰。特別是在21世紀👨🏻🍼,加強德育、加強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尤為重要🛵。如果說,20世紀世界上的財富源於物資資源,即哪個國家有石油👩🏽🎓、天然氣👨🏽💻、森林🍤、礦藏,就是富有的𓀔;而21世紀👩🏼🎤👩🏻🍳,世界上的財福源於人力資源,即哪個國家有大量的人才,才是富有的。21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人才的競爭、人才素質的競爭,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十分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德育工作🍗,而且製定了具體的目標。如美國對青少年學生提出必須具有三種素質和五種能力🐩。三種素質是:(1)基本技能,即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數學運算能力🖕✌️;(2)思維能力,即能發現並解決問題、能根據符號圖像進行思維分析;(3)個人品質🙆♀️,即熱愛工作👨🏽🎓、有敬業精神、有社會責任感和集體責任感、遵守社會道德行為準則、能正確評價自己,正直🩴、誠實👩👦👦、自重、自信、自製、自律。五種能力是🧑🏻⚖️:(1)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包括對時間、經費⁉️、設備、人力的利用和支配👩🏽🎨;(2)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能夠作為集體的一員參與工作,誠心為他人服務,堅持以理服人👩🏻🦲🔪,調整利益以求妥協,能與背景不同的人共事;(3)獲取信息並利用信息的能力;(4)綜合與分析能力;(5)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
日本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是:(1)有高度教養和出色人品;(2)能對社會發展和增進福利做出貢獻;(3)有獨創性(4)具有能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遭到破壞增進人口爆炸🫴🏿、民族沖突、貧困和饑餓等復雜問題的能力;(5)要培養“世界通用的日本人”。為了提高人才的素質,日本教育十分強調加強德育👨🦲,並提出🚣🏽:“德育是關系日本21世紀命運的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國摩臣2思想政治教育經過撥亂反正、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走向了正確、健康的軌道,以政治理論課、思想教育課“兩課”為主體的德育已納入正式課堂教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修養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班團集體活動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大學生的德育,必須以理論教育為基礎,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思想境界。只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行為,才能堅定而持久。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同樣,一個人要獲得事業的成功,必須有理論的指導💑。
學習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實踐活動是理論的源泉,又可以鞏固和提高所學的理論⏰。當代青年學生更註重現實,如果僅從理論上進行素質教育,效果不好🚓。必須加強實踐教育、情景教育,註意將理論與實踐緊密集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準,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