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復賽於5月31日上午在第二會議室舉行。來自各院(系、部)的12位教師進入了本輪復賽,參賽教師圍繞“課程體現思政價值”的視角🏋🏼,在對課程教學進行了深入思考及有益探索後🤾🏼,展示了各自“課程思政”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第一位說課的鮑慧玲老師以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的名言,將課程思政的價值和意義予以了清晰的揭示;付曉萍老師從《老年社會工作》課程的專業價值入手🤵🏻♂️,深入闡述了課程對於國情教育、生命教育、專業教育的特殊意義;樓燁老師註重將中國的數學文化帶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體驗思辨、規則和符號所具有的思維與形式的魅力,又將科學家真實的事跡與成果讓學生感受數學的人性之美,讓數學課充滿人文色彩💆🏿;趙鳳友、須琴、王晶晶🚑、杜敏老師設計的課堂討論案例和課程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在體驗與感受中深刻理解專業要求和職業素養;袁春華、姜蘇雅👩🏼⚕️、孫星老師結合課程特點開展的學生實踐、師生互動中註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與練習習慣,註重培養團隊意識🧒;金之傑老師在教學中,註重將現代通信技術發展的前沿性問題(如根域服務器現狀等)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激發學習熱情和維護國家網絡主權的責任感;劉金靜老師談了如何發揮思政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政教育主陣地主渠道的特殊價值與意義的思考與實踐🙌🏽,教學組織中註重“有料🦹🏻♂️、有識、有趣⛹🏽♀️、有用”👩❤️💋👨,引導學生增強政治認同。
各位復賽教師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我院加強思政工作🧑🏽⚕️、開展課程思政實踐作出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𓀗💇🏻♂️。
經評委綜合評議,王晶晶、須琴💺🚰、付曉萍💁🏼♀️、樓燁、劉金靜🧑🏿💻、孫星六位老師進入決賽🫳🏻。